寒冬終究過去,春天已經來臨。
萬物生長的季節里,春雨是最珍貴的饋贈。
一場不期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全球陷入寒冬之中。像是期待著一種鼓舞人心的特殊力量,持續奮戰在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個“戰場”的浙江,在這關鍵時期,在春風化雨中,全省上下因為習近平總書記的到來而倍感振奮。
3月29日起,習近平總書記在省委書記車俊、省長袁家軍等陪同下,馬不停蹄地奔走在這片熟悉的土地,上碼頭與辛苦勞作的工人一起算算復工復產的經濟賬,下車間為正在經歷疫情考驗的民營企業加油打氣,入農家和父老鄉親一同回憶往昔、展望未來,進“城市大腦”給善于創新創造的新時代奮斗者點贊,到西溪國家濕地公園與游客一起看山水、說鄉愁……
把港口建設好、管理好,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強港
港口,在習近平心中始終有著沉甸甸的分量。
古往今來,在世界經濟發展的版圖上,港口有著獨具的風向標意義。在這次抗擊疫情、復工復產的大考中,港口的復蘇是恢復生機活力的信號,傳遞著經濟復蘇的力量。
武漢新港、重慶果園港、廣西鐵山港、上海洋山港、天津港、斯里蘭卡科倫坡港、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在國內考察和國外出訪途中,習近平曾登臨或連線這些重要港口。寧波舟山港,是總書記此次浙江考察調研的第一站。
海風卷著細雨,空氣清新濕潤。
3月29日下午,寧波舟山港穿山港區集裝箱碼頭,各種顏色的集裝箱一眼望不到邊。一輛中巴車穿越風雨而來,總書記撐著雨傘朝2號集裝箱泊位緩步走過去,駐足良久,眺望著世界第一大港熱火朝天的景象。
今天的寧波舟山港,日均有100余艘次萬噸級以上船舶進出。2019年,寧波舟山港完成貨物吞吐量11.2億噸,連續11年位居世界第一;集裝箱吞吐量2753.5萬標箱,躍居全球港口第三位。
盡管受到疫情影響,但寧波舟山港堅持不停工、不停產,截至3月底,港口吞吐量已逐步恢復至日常水平。
總書記在業務調度大廳聽取了港區和復工復產情況匯報。在一樓大廳,總書記同港口職工代表親切交流,對他們表示慰問,并深情地說,我對這里,對寧波港很有感情,這是我第三次來這里。他強調,寧波舟山港率先恢復生產,對推動我國企業復工復產、恢復物流體系、恢復全球產業鏈具有重要意義。
在行政辦公樓12層的室外平臺俯瞰穿山港區全貌,在集裝箱碼頭遠眺遠洋輪船的裝卸作業……從總書記微笑的面龐里,港口人讀出了深情、讀出了贊許,也生發出許多追憶和感慨。
2002年12月,到浙江工作不久的習近平首次調研寧波時指出:“如果說港口是寧波最大的資源,那么,開放應當是寧波最大的優勢,只有把最大資源和最大優勢這兩個作用都發揮到極致,才能實現效益的最大化。”
彼時的寧波舟山港還是兩個獨立的港口——寧波港和舟山港。兩港雖處同一海域,使用同一航道,坐擁同一經濟腹地,但港口的規劃、建設、營運、管理卻相互分割,岸線資源難以優化配置。2004年,寧波港年集裝箱吞吐量僅400萬標箱,在大陸港口排不進前三,而舟山港年貨物吞吐量也僅7200多萬噸,居我國大陸港口第九位。
“加快寧波舟山港一體化進程”,2003年1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第一次到舟山調研,便明確提出了這一要求。
2005年12月20日,在習近平果斷決策下,寧波—舟山港管理委員會掛牌成立,他親自前往揭牌。在儀式上,他說,港口建設將是浙江省經濟發展中的大手筆,港口建設的重點在寧波、舟山港一體化。
2006年12月27日,寧波—舟山港集裝箱年吞吐量首次達到700萬標箱,習近平親赴碼頭,按下了第700萬標箱的起吊按鈕。
習近平的殷切囑托成為浙江港口發展奮斗的目標。2015年8月,浙江省海港集團成立,同年9月,寧波舟山港集團有限公司揭牌,兩港真正實現了以資本為紐帶的實質性一體化。2017年底,寧波舟山港成為全球首個年貨物吞吐量超“10億噸”大港。2018年,寧波舟山港年貨物吞吐量再超“10億噸”,繼續保持全球唯一的超“10億噸”超級大港地位。
“寧波舟山港在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硬核’力量。”考察中,總書記對寧波舟山港的肯定,讓浙江港口人為之振奮,也更加堅定了“建設世界一流強港”的信心和決心。
寧波舟山港在浙江海洋經濟發展中處于引領地位。近年來,寧波舟山港正是按照總書記的要求,在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服務國家戰略中,打造世界一流強港。
依托自身區位和港口自然條件的特色,寧波舟山港逐步建立起以江海聯運、海鐵聯運和海河聯運為特色的多式聯運體系,全力打造腹地型港口,服務區域的經濟發展,形成了貨種齊全的世界級深水樞紐港。
不產一滴油,舟山卻成為油氣產業集聚區,這背后離不開寧波舟山港的服務和支撐。這兩年,寧波舟山港主動對接我省“四大”建設,東北亞保稅燃料油加注中心、東北亞鐵礦石分銷中心、LNG全國登陸中心等建設穩步推進,浙江自貿區油氣全產業鏈建設蹄疾步穩。
就在幾天前,浙江又收到一個開放“大禮包”。國務院批復同意《關于支持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油氣全產業鏈開放發展的若干措施》,支持浙江自貿試驗區與上海期貨交易所等國內期貨現貨交易平臺合作,共同建設以油品為主的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市場,開展原油、成品油、燃料油等大宗商品現貨交易。這是中央層面明確支持浙江自貿試驗區建設油氣全產業鏈,前景可期!
在多個國際場合,習近平總書記提起港口,他用“重要支點”“重要樞紐”來形容港口在“一帶一路”中的重要性。在2017年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寧波等古港口是古絲綢之路的‘活化石’”。
寧波舟山港的全球“朋友圈”越來越大。2019年,寧波舟山港海陸雙向發力。陸上,全力推進集裝箱海鐵公多式聯運示范工程,開通10多條海鐵聯運班列及多條成組線路,業務輻射15個??;海上,加大“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航線航班開發力度,“一帶一路”相關航線總數達89條。
長風破浪會有時,“世界一流大港”的夢想正在一步步變成現實。等到那一天,浙江海港人要親口向總書記報告!
大家有收入,家里就有了保障
如果將經濟生態比作森林,那么就像森林中既要有參天大樹,也要有小草、灌木一樣,后者雖弱小,卻是生態鏈中最基礎的一環。當我們習慣于仰望頂天立地的大企業時,絕不該忽視生機勃勃的中小微企業。中小企業活,則中國經濟活;中小企業傷,則中國經濟傷。
3月29日下午,總書記來到寧波北侖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園區,在寧波臻至機械模具有限公司聽取企業生產經營及復工復產情況介紹??倳泚淼缴a線旁,同工人親切交談,詢問大家返崗途中是否都順利、復工后生產生活上還有哪些困難、工資發放是否正常。企業里誰也不敢預想國家最高領導人會來自家這樣的小企業??倳浾f,大家克服疫情影響,及時返崗復工,既是為企業好、為國家好,也是為自己好。企業正常生產就能保障國家經濟正常運行,就能給大家創造就業機會,大家有收入,家里就有了保障。“身體都好嗎?”他又關切地問道,并特地叮囑大家,“在防控疫情的情況下,積極地開展復工復產,既要保證生產任務,還要保證身體健康。”
一句句問候,牽掛的是一線工人的身體健康;一聲聲叮囑,惦念的是中小企業的生產狀況。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透過總書記在歷次重要會議上的講話,我們看到的是一位國家最高領導人,對中小企業生存、發展的念茲在茲、高度關注。
一次次的重要講話,一項項的貼心關愛,令民營企業為之感動,也注入了春天的活力。就在3月4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指出要堅持全國一盤棋,維護統一大市場,促進上下游、產供銷、大中小企業整體配套、協同復工,切實提高復工復產的整體效益和水平。
關心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絕非特殊時期的“刻意之舉”。近幾年來,民營企業面臨著內外環境變化、經濟轉型升級的新挑戰,尤其是土地和勞動力成本上升、債務壓力增加、融資難融資貴等因素,使得一些民營企業在發展中面臨困難和考驗??倳浉叨戎匾曔@些問題,在各種場合力挺民營經濟,并推動出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政策舉措。
從2018年在廣東考察時強調“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到當年11月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到2019年全國兩會參加代表團審議時要求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有利條件”,再到2019年4月,《關于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印發,對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提出了23項具體意見……總書記對民營經濟發展的關注、關心、關切之情,殷殷之心,拳拳可見。
高度重視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千方百計促進中小企業發展,這是習近平在浙江工作時就已經身體力行的一條準則。他深諳民營經濟發展規律,深知民營企業所需所盼,為浙江民營經濟發展親自設計了路線圖,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在“八八戰略”中,第一條就是進一步發揮浙江的體制機制優勢,大力推動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浙江經濟呈現出較強的韌性,這背后涌動的正是中小微企業的創新活力。一個數據引人注目:自1月23日我省啟動重大公共突發衛生事件一級響應以來,截至3月31日,全省共新增市場主體158247個。浙江經濟的活力從何而來?顯然,這與歷屆浙江省委、省政府不遺余力,為中小微企業發展營造適宜的環境和土壤密不可分。
幫助小微企業解決缺用地空間、缺規范管理、缺配套服務、缺要素支撐等問題,推動小微企業競爭力提升和高質量發展,是世界各國和我國各地都致力破解的大課題。在中小微企業眾多的浙江,各類小微企業園發揮著積極作用。
3月29日下午,總書記到訪的寧波北侖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園區,是浙江眾多小微企業園中的一個,集聚了70多家模具企業,全國壓鑄模具企業前20強中,這里占了11席,有很多“隱形冠軍”。該園區還擁有兩個國家級實驗室,被評為“中國壓鑄產業示范基地”。
園區企業君靈模具負責人姚賢君向總書記介紹,經過20多年努力,其創辦的公司已是國內一流壓鑄模具企業,客戶包括大眾、寶馬、通用等汽車品牌,還有華為、愛立信等企業??倳浡犃祟h首微笑表示肯定。
在從事專業壓鑄模具制造的寧波臻至機械模具有限公司考察結束時,總書記走出車間大門,臨上車又停下,對企業負責人張群峰說,企業“小而精”。同時,又囑咐陪同的領導:“中小企業不容易,要關心支持!”
一個大國的領導人,這么懂中小企業且關心中小企業的發展,如何不讓人動容?
“中小企業也能辦大事。”在浙江,許多龍頭企業、“隱形冠軍”都是從小微企業逐漸發展壯大起來的。2003年“非典”剛過,習近平在浙江擘畫全省先進制造業藍圖,整合提升各類園區,形成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主業突出、產業配套、管理規范、環境優美的重點工業園區和開發區。而今,越來越多的中小微企業在各類企業園區的沃土上,加速成長為“小巨人”。
17年——橫跨的是時間,不變的是初心。在前不久召開的全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大會上,浙江發布了制造業畝均效益領跑企業、“雄鷹行動”培育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隱形冠軍”企業、浙江省制造業創新中心等五類制造業先進單位名單,向外界發出了一個強烈的信號,浙江要培育更多的“雄鷹”、更多的“單項冠軍”、更多的“隱形冠軍”!
正如總書記所說:“中國的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有活力、有靈性,有一股子精神,在你們企業身上也得到了體現。這么大的疫情發生了,我們的中小微企業還在迎難而上,還在自強不息發展。前景是樂觀的,祝你們一切都好!”
我們唯有創造更好的環境,讓更多“小而美”“美而精”的企業成長起來。中小企業有活力,經濟發展有底氣。中國這個經濟巨人無懼風雨,不怕波浪。
路子選對了,就要堅持走下去
東經119.6°、北緯30.5°,這是地圖上一個小村的坐標。曾經,這里粉塵飛揚、貧窮落后,正如中國千千萬萬個山村一樣,這里的人們渴望著富裕,卻徘徊在發展與生態不可兼得的困境里。
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來到這里調研時,首次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讓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經歷了美麗的蝶變。如今,安吉余村的故事,已經為世人熟知、傳頌。
時隔15年,余村的父老鄉親再次迎來了這位特殊的老朋友。3月30日下午4時許,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余村。
春天的余村,遠山青翠,流水潺潺,宛若畫境,村口矗立的石碑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字樣依然醒目。
當年逼仄的村道已難覓蹤影,取而代之的是平坦寬闊的綠道。習近平總書記沿著村莊綠道察看村容村貌和農作物長勢。此時,幾位正在清理荷塘的村民引起了他的關注。“干農活的都是‘老把式’啊”“參加合作社收入怎么樣”……總書記走到田邊,親切地同他們交流起來,詢問春耕備耕情況。
“總書記來啦!”村民們又驚又喜。
“總書記好!”“總書記好!”村民聚攏在村道兩邊,掌聲歡呼聲此起彼伏??倳浳⑿χ虼迕裾惺质疽?。在村民眼中,他更像一位和藹可親的故友。
總書記感慨道,時間如梭,當年的情景歷歷在目,這次來看完全不一樣了,美麗鄉村建設在余村變成了現實。余村現在取得的成績證明,綠色發展的路子是正確的,路子選對了就要堅持走下去。
總書記十分牽掛余村人,余村人也非常想念總書記。15年前,正是在村委會老會議室里,“兩山”理念如同一顆“種子”在春天里歷史性地萌發。
在余村調研9天后,習近平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專欄發表《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一文時說,如果能夠把這些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等生態經濟的優勢,那么綠水青山也就變成了金山銀山。
深邃的思想,源于深入的實踐。2006年3月,習近平又在《之江新語》專欄撰文說,人們對于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之間關系的認識,經過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用綠水青山去換金山銀山;第二個階段是既要金山銀山,但是也要保住綠水青山;第三個階段是綠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精辟論述,強調了生態保護建設的優先論,體現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統一論,蘊含了生態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化論。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通俗表達的背后,是多么深刻的真理!東海之濱,一條生態文明的綠色發展之路就此開啟。著墨于余村這個小小坐標點的綠意,如今已在中國的地理版圖上全面蔓延。
保護生態,生態就會回饋你
“沒想到真把您給盼來了!”親眼見到總書記,春林山莊農家樂經營者潘春林難以抑制內心的激動。
春林山莊是余村關停礦山、走綠色發展之路后創辦的第一家農家樂。大門口,高掛的大紅燈籠更添喜氣。院子里,剛剛采摘的安吉白茶鮮嫩欲滴。
總書記對安吉白茶有著不一樣的牽掛。2018年4月,安吉縣黃杜村20名農民黨員向總書記寫信匯報種植白茶致富的情況,并表達了捐贈1500萬株茶苗幫助貧困地區群眾脫貧的心愿??倳泴Υ俗鞒鲋匾甘緩娬{,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黨的恩。
這是充滿信任的囑托,更是意義非凡的激勵!兩年后的今天,黃杜村黨員的心愿已變為現實:落戶湖南省古丈縣、四川省青川縣和貴州省普安縣、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的1500萬株茶苗,經過安吉白茶專家、茶農和受捐地干部群眾的精心培育,長勢喜人,近期相繼迎來初采。浙江人民和中西部地區人民,攜手實現全面小康的愿景越來越近、越來越真切。
總書記一邊參觀,一邊詢問農家樂的經營狀況和白茶等特色農產品銷售情況。此時,潘春林一家人正做著青團。方桌上,擺放著由雪里蕻、鮮筍和咸肉配成的青團餡兒;土灶上,大鍋的腌篤鮮香氣四溢??倳浛戳?,笑著說:“游客們來,就是想吃這里的農家菜和土特產。”村民們聽了,也都樂了。
小院里,習近平同老村支書和返鄉創業村民代表拉起家常。
當聽說村里的農創客“葡萄一串最高賣出268元”時,習近平高興地說,這里的山水保護好,繼續發展就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生態就會回饋你。
穿越時代的聲音,激蕩出千層漣漪。15年來,余村堅定踐行“兩山”理念,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不僅如此,10萬平方公里的之江大地上,“兩山”理念深深扎根、開花結果——以2003年6月習近平同志倡導啟動的“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為抓手,加快建設美麗鄉村、美麗城鎮、美麗浙江。在中國,浙江不再只是經濟發達的代名詞,“美麗”同樣是一張矚目的金名片。
讓浙江人民振奮的是,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建設“美麗中國”;黨的十九大報告里,首次寫入“兩山”理念?,F今,“兩山”理念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成為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2018年9月,“千萬工程”榮獲聯合國“地球衛士獎”。
時空變遷,深情依舊??倳浵M?,鄉親們堅定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在保護好生態前提下,積極發展多種經營,把生態效益更好轉化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既要有城市現代化,也要有農業農村現代化。要在推動鄉村全面振興上下更大功夫,推動鄉村經濟、鄉村法治、鄉村文化、鄉村治理、鄉村生態、鄉村黨建全面強起來,讓鄉親們的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
總書記動情地說,浙江不少地方的綠水青山就像天生麗質的姑娘一樣,不需要太多的妝扮,而且經濟有底子,人民善于經營,樹立了新發展理念,再加上處于長三角地帶交通便利,是旅游最佳區域,消費群體大,美麗鄉村便發展起來了?,F在發展到這一步,已經是在全國起示范作用了。
臨別時,總書記不忘給大家再鼓鼓勁:“這里的發展后勁潛力很大,希望再接再厲,乘勢而為、乘勝前進。”
一番話又激起陣陣歡聲笑語,縈繞在這綠水青山間,久久回蕩。
老百姓順心滿意,國家才能越來越好
離開余村,總書記又來到安吉縣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調研,了解群眾矛盾糾紛一站式接收、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模式運行情況。
中心于2019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設置了導引、接訪、調解3個功能區,多部門集中辦公,讓基層社會問題矛盾糾紛的化解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地。
電子屏上,“群眾辦事最多‘跑一次’ 群眾解憂最多‘跑一地’”的字幕讓人倍感溫馨。在墻上掛著的工作流程圖和平面圖前,總書記駐足觀看,仔細聽取中心負責人介紹。
寬敞明亮的接訪窗口大廳里,10個開放式窗口半環形排開。“你是哪個單位的?”“每天的信訪量多不多?”總書記的真情關切,一下子讓窗口工作人員沒了距離感,如沐春風。
總書記逐一詢問窗口服務事項,看到有群眾前來辦事,他細致地詢問對方要處理什么問題,還叮囑工作人員做好服務工作。
熟悉的身影,親切的話語,再次讓人們把記憶拉回到15年前。
2005年8月15日,習近平到安吉縣調研時,考察了該縣法律援助中心、遞鋪鎮司法所等,了解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情況,并提出“要把依法處訪作為依法行政的重要內容,依法及時合理地處理群眾信訪反映的問題”。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從基層民主法治建設到基層矛盾糾紛調解工作,不變的是人與人和諧的價值追求,彰顯的是一位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在中心的矛盾調解區,習近平總書記與調解員王正平親切交談。堅守人民調解事業30年的王正平,原先在遞鋪鎮司法所工作,退休后仍在發揮余熱,正是因為牢記著習近平同志15年前來安吉調研時的囑托。
人民安居樂業,國家才能“安且吉兮”。浙江既是“兩山”理念的誕生地,也是“楓橋經驗”的發源地。2004年,習近平同志在紹興調研時指出,“楓橋經驗”是“以人為本”的經驗,就是最大限度地化解消極因素,調動積極因素,把問題解決在基層,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2013年10月,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楓橋經驗”堅持好、發展好,把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好、貫徹好。2019年10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明確,要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
作為“最多跑一次”改革在社會治理領域的創新運用,我省開展“最多跑一地”改革,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全省范圍內大力推進縣級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建設。浙江老百姓習慣叫它“信訪超市”,因為走進這扇門,能處理各類問題,就像超市一樣“貨品”齊全。這種聯合接訪,正是源自習近平當年在浙江身體力行的領導下訪。
2003年9月18日,習近平率省直15個有關部門負責人到浦江縣下訪,聯合接待來訪群眾,“零距離”傾聽群眾呼聲,面對面解決群眾難題。從此以后,領導下訪在浙江成為一項制度。2004年9月,習近平在臨安下訪時強調,領導下訪接待群眾,是深入貫徹“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本質要求、認真解決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信訪問題的生動實踐,是從源頭上化解各類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有力舉措。2005年8月,習近平在德清下訪時說,下訪接待群眾是考驗領導干部能力和水平的大考場,來訪群眾是考官,信訪案件是考題,群眾滿意是答案。2006年8月,習近平在衢江下訪時說,要以深化領導干部下訪之舉,變群眾上訪為領導下訪,變被動接訪為主動下訪。
這一次,總書記又強調,矛盾處理是一個國家、社會長治久安的基礎性工作。解決問題的宗旨,就是為人民服務。老百姓都能夠順心滿意,我們這個國家才能越來越好。
總書記說,基層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要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把黨員、干部下訪和群眾上訪結合起來,把群眾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工作規范起來,讓老百姓遇到問題能有地方“找個說法”,切實把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化解在基層。要未雨綢繆,繼續推廣“楓橋經驗”,及時防范化解可能出現的各類矛盾風險。安吉縣的做法值得推廣。
安吉縣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也是我省建設服務型政府的一個窗口。
習近平曾說:“我們要始終牢記人民政府前面有‘人民’兩字,對群眾的悲歡冷暖感同身受。”在浙江工作期間,習近平曾結合浙江的改革實踐指出:要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法治政府、有限政府。通過機關效能建設,政府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
2003年1月16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代省長的習近平在省人代會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不斷提高政府管理社會、促進發展、服務人民的能力,努力把政府建設成為開拓、務實、高效、廉潔的政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府。
這些年,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踐行著“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為民、惠民、富民,讓人人都有出彩的機會,讓人民政府前面的“人民”兩字愈顯厚重。
2016年底,我省提出“最多跑一次”改革,正是對習近平在浙江工作時大力倡導的機關效能建設、建設服務型政府的深化。
思想的光芒,指引前行的方向。如今,“最多跑一次”改革實現了省、市、縣三級“最多跑一次”事項全覆蓋,成為浙江全面深化改革的金名片。2018年,中央深改辦建議向全國推廣浙江的這項經驗。2018年和2019年的全國人代會上,“最多跑一次”兩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讓城市融入大自然
浙江之行的第三站,總書記來到杭州。
春日里的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河汊縱橫,古木蒼翠,移步換景。這里是中國首個國家濕地公園,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也是杭州的一張城市金名片。隨著疫情好轉,游客也多了起來,在蒙蒙春雨中,他們走過青苔石板,穿行于綠色世界。
總書記沿著綠堤、福堤,察看濕地保護利用情況。一路上,驚喜的游客紛紛向總書記問好,正在乘船觀光的游客大聲發出了邀請:“習主席,歡迎來杭州!一起來坐船嗎?”總書記微笑著向大家揮手致意。“我很想去啊,就是人太多了。”總書記十分親民的話,引得大家一陣歡笑聲。
西溪濕地的美,眾人皆知,但曾經它也因城市化進程遭受嚴重破壞,成了杭州人“繞著走”的地方,成了城市里無人問津的“邊緣地帶”。2003年8月,在習近平的倡導和支持下,西溪濕地綜合保護工程正式啟動,西溪濕地迎來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2005年,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正式開園。習近平特地致賀信:“希望進一步做好西溪濕地保護、管理、經營、研究工作,把西溪變得更美,把杭州扮得更靚。”
西溪濕地七成面積為河港、池塘、湖漾、沼澤等水域??倳浽诳疾鞎r說,水是濕地的靈魂,自然生態之美是西溪濕地最內在、最重要的美。要堅定不移把保護擺在第一位,盡最大努力保持濕地生態和水環境。
15年來,西溪濕地通過搬遷村莊緩解生態壓力,還實施保護動植物多樣性、水環境提升等多項目舉措,改善修復西溪濕地的生態環境?,F在,這里的水質已提升到了Ⅱ類,維管束植物、昆蟲和鳥類的種類都有了大幅增加,讓前來游覽的游客不禁發出“西溪且留下”的感慨。
縱觀世界各大城市,能在繁華的都市中擁有這樣一片“綠腎”,實屬難得,這是城市的驕傲,更是城市的情懷。2013年12月,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總書記明確提出,要“依托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西溪濕地的轉變,“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的詩意場景走入了人們的生活,世人見證著“讓城市融入大自然”的生動實踐。
在杭州,西湖是另一張城市金名片,很多市民深情地說,西湖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習書記居功至偉。2002年,西湖綜合保護工程啟動,這年深秋,剛剛履新浙江的習近平,就把考察杭州的第一站,放在了西湖。在習近平的關懷指導下,西湖綜合保護工程共修復重建了180多處人文景點,逐漸恢復明代歷史上西湖西部水域。
西溪濕地和西湖,是觀察城市治理的窗口??倳浽诳疾鞎r說,濕地貴在原生態,原生態是旅游的資本,發展旅游不能犧牲生態環境,不能搞過度商業化開發,不能搞一些影響生態環境的建筑,更不能搞私人會所,讓公園成為人民群眾共享的綠色空間。他還強調,要把保護好西湖和西溪濕地作為杭州城市發展和治理的鮮明導向,統籌好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布局,在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生共榮的宜居城市方面創造更多經驗。
讓生活更美好,讓更多人詩意地棲居,是城市建設、發展、治理的價值所在。浙江錨定高質量建設美麗浙江戰略目標, 2019年全省地表水總體水質為優,69個縣級以上城市日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93.1%;在長江經濟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評估中,我省以100%優良率名列第一;生態省建設在全國16個試點省份中首個通過驗收;有18個“國家森林城市”……
眼下,浙江舉全省之力全面推進大花園建設,把大花園建設作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有機結合的戰略之舉,依托“四條詩路”、海島公園、名山公園、5A級景區創建、百河綜治、珍貴彩色森林等十大標志性工程,打造100條精品旅游路線,讓人民群眾共建共享“詩畫浙江、美好家園”。
進退裕如,這是一種能力
杭州西湖區云棲小鎮的城市大腦運營指揮中心,一行大字格外醒目:“要運用大數據提升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
每天,約8000萬條數據從城市四面八方涌入,在“中樞系統”里進行著高速的運轉和精密的分析。調節交通信號燈燈時長度、為車主提供停車信息、為患者提供就醫信用額度、根據健康碼實時分析疫情的動態……警務、交通、文旅、健康等11大系統和48個應用場景,為百姓全天候提供服務。
3月31日下午,總書記在這里觀看了“數字治堵”“數字治城”“數字治疫”等應用展示,對杭州市運用城市大腦提升交通、文旅、衛健等系統治理能力的創新成果表示肯定,還點贊西溪濕地按照定額的30%進行預約旅游的管理模式??倳泴χ鴼g聚過來的職工們說:“該管起來就能夠迅速地管起來,該放開又能夠有序地放開,收放自如,進退裕如,這是一種能力。”
收放自如,進退裕如,是治理水平的表現。作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城市治理能力如何提升?總書記在考察時說,運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從數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廣闊。
2016年,杭州市宣布推出“城市大腦”智慧城市建設計劃,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又率先推出健康碼、“親清在線”系統等新招,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和民生保障。在浙江,現代化手段正為社會治理賦能——在疫情的“大考”中,創新運用“一圖一碼一指數”開展精密智控,以“疫情圖”與“復工圖”精準推進復工復產,同時,還發揮人工智能、大數據優勢,搭建疫情聯防聯控平臺,提前預測疫情發展趨勢,集合形成了一套新型數字“防疫系統”。
數字浙江,已經滲透到浙江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在2003年1月召開的省人代會上,習近平指出,數字浙江是全面推進我省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基礎性工程。
這些年來,作為首個國家信息經濟示范區,浙江也是國內唯一同時承擔國家電子政務綜合試點、公共信息資源開放試點、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試點這3項國家級數字領域試點任務的省份。近年來,浙江更是把推進政府數字化轉型作為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造最佳營商環境、推進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和突破口。
群眾牽腸掛肚的問題,一個一個得到解決——孩子出生了,戶口登記、出生醫學證明辦理等業務在接生醫院即可“順手辦”;結婚了,生育登記、戶口遷移及戶籍信息變更等可以一次搞定;退休了,基本養老保險待遇資格確認、公積金提取等12個事項也都能一窗聯辦;
企業關心關注的營商環境,在這里一步一步得到優化——開辦企業僅需一個工作日,部分地區公章刻制政府買單,實現“零成本”;一般企業投資項目從賦碼到竣工驗收全過程審批“最多90天”,施工圖審查從以前的最少60天壓縮到15天以內……據第三方評估顯示,全省“最多跑一次”實現率達92.9%,群眾滿意率達97.1%。
社會治理終究是人的治理,一切的出發點,就是為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努力成為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
三四天的考察行程匆匆而過,不舍離別。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重逢一路深情,一路風雨一路叮嚀,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感慨浙江“變化真大”。
光陰留痕。人們還記得,5年前,也是一個繁花盛開的季節,總書記回到闊別許久的浙江,為浙江人民的新生活喝彩,為浙江未來的新發展鼓勁。
5年時光,在之江兩岸鐫刻下深刻的印記,令人欣喜的變化每天都在發生著。
寧波舟山港變了。2015年5月,總書記到舟山考察,與碼頭工人笑談“大吊車真厲害”,感嘆“這幾年發展變化很大”,更為這里的發展按下快進鍵。當年9月,整合組建的寧波舟山港集團有限公司揭牌,寧波舟山港一體化發展開啟新篇章,去年底成為全球唯一年貨物吞吐量超11億噸的超級大港,創造了世界港口發展史上的奇跡。
杭州變了??倳?015年在杭州考察時,多次強調“創新”的重要意義。5年來,創新為杭州的發展插上翅膀,城市越來越大、越來越美,也越來越“新”,“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呼之欲出。這次總書記考察的杭州“城市大腦”,不僅僅是技術創新,更是社會治理模式的創新,探索出了城市未來的發展新模式。
浙江變了。遵循著總書記當時“干在實處永無止境,走在前列要謀新篇”的囑托,浙江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一個又一個令人矚目的成就,GDP先后躍上5萬億元、6萬億元兩個臺階,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動各方面改革,邁向“兩個高水平”奮斗目標的號角吹響……
不變的是,浙江廣大干部群眾沿著“八八戰略”指引的路子堅定向前走、“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決心和干勁,以“三個地”的使命擔當在之江大地續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不變的是,浙江人民面對困難和磨難時百折不撓、迎難而上、敢為人先的勇氣、智慧和作為,努力在這次抗擊疫情的大考中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不變的是,浙江人民對習近平總書記的深厚感情。這些天來,在安吉余村,村民們依然津津樂道著15年里與總書記兩次意義非凡的“交集”;在港口碼頭,工人們互相交流著總書記與自己拉家常時說的親切話語;在全省各地,大家第一時間分享著總書記這次考察的文字和視頻片段,在朋友圈里熱情洋溢地記錄總書記的腳步,重溫總書記在這片土地留下的故事和“金句”。
不變的是,總書記對浙江繼續當好排頭兵的期待和重托:要繼續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要努力成為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
“特別是在這次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工作實踐中,我們充分感受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獨具的巨大優越性。”省委書記車俊說,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年人切身感受到了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政治優勢、制度優勢。沒有我們國家強大的綜合國力、動員能力,沒有這些年來深入實施“八八戰略”所積累的優勢、打下的基礎,浙江不可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取得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動權。
4月1日上午,雨霽云開,風和日麗。與浙江黨員干部座談話別時,總書記深有感觸地說:“這次來調研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看到浙江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部分已出現正常繁榮景象,干部群眾狀態心態都比較好,感到很高興。”
為當下的浙江而欣喜,更對明天的浙江寄予厚望,總書記臨行時的重托與厚望,必將激勵5800萬浙江人民在“兩個高水平”的道路上繼續奮斗。